香港主權移交
香港主權移交,又叫香港回歸,指香港主權響1997年7月1號由英國移交畀中華人民共和國。
當時出席儀式嘅中國代表有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同國務院總理李鵬,英國代表有威爾斯親王查理斯同英國首相貝理雅。
主權問題
英文對呢件事最常用嘅叫法係「Transfer of sovereignty over Hong Kong」(香港嘅主權交接),並冇香港原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嘅含意。而「香港回歸」係帶有香港原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嘅觀點,譬如大陸鼓吹嘅「香港回歸母親的懷抱」。事實上:
香港同中華人民共和國非母子關係,嚴格嚟講,中華人民共和國最多只可以話係孫輩。只有脫離同恢復管轄嘅政治體係同一個先至屬於「回歸」,譬如滿洲國同汪精衛政權都係脫離民國政府後再度回歸民國政府管轄,所以「主權移交」先至係比較中性嘅詞語。

英國立場
英國一貫嘅政策乃係協助佢嘅殖民地成為主權獨立國家,不過呢個政策並唔適用喺香港,因為中共堅持要收返香港。英國理解中共對香港主權歸屬嘅立場,自從1972年11月2號聯合國大會批准《關於准許殖民地國家及民族獨立之宣言》適用嘅地方名單剔除「香港」之後,英國從未照會聯合國秘書長列入「香港」喺呢個名單。香港人知悉中共反對香港獨立,因此英國無法安排香港獨立。香港90%嘅土地經《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而來(指新界土地),以九十九年為限,九十九年過去之後英國將喪失該90%土地嘅一切權利[1]。無論會唔會獨立,香港將無法單憑呢10%剩返嘅土地而運作,因此英國要盡快同中國商討香港前途[2]。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場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嘅官方講法係「政權移交」或者「恢復行使主權」,而唔係「主權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享有香港主權,只係冇行使。1982年9月24號,中共領導人鄧小平會見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時話:「主權問題唔係一個可以討論嘅問題。」[3]意思係即使喺《中英聯合聲明》簽署以前中國一直毋庸置疑擁有香港主權。
中華民國立場
喺中英談判過程裏面,中華民國即刻表示唔承認嘅立場。1983年10月7號,中華民國行政院院長孫運璿喺答覆立委質詢嘅時候,即表示中華民國繼承滿清法統,任何涉及香港問題嘅時候須以中華民國為談判對象,英國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香港一切談判同協議,中華民國一概唔承認。[4]1997年6月27號香港主權移交前三日,中華民國外交部長章孝嚴同故宮博物院院長秦孝儀召開關於中英南京條約特展嘅記者會,記者會上都特別強調外交部特展所展出嘅南京條約係唯一嘅正本,中國大陸所擁有嘅,只係清廷欽差大臣耆英同英方全權代表砵甸乍(Henry Pottinger)所簽署嘅副本,經兩國政府首長簽名核准嘅南京條約正本,由中華民國外交部所保存,而英國為求割讓九龍而簽訂嘅北京條約同租借新界嘅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嘅正本都同樣正由中華民國持有,因此中華民國先至係香港主權嘅合法擁有者。[5]
文化影響
- 《皇后大道東》羅大佑同蔣志光合唱嘅歌曲,講述香港主權移交之下香港人嘅心態。
參考
- ↑ http://fc95d419f4478b3b6e5f-3f71d0fe2b653c4f00f32175760e96e7.r87.cf1.rackcdn.com/820924%201030%20MT-Deng%20(962-69).pdf
- ↑ http://fc95d419f4478b3b6e5f-3f71d0fe2b653c4f00f32175760e96e7.r87.cf1.rackcdn.com/830310%20CC(83)%208th%20Annex%20(128-77-12).pdf
- ↑ 《鄧小平文選》第三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3.
- ↑ 「政府關切香港同胞福祉 全力支持維護自由活動」「孫院長並盼自由國家羣起聲援 重申英匪談判我一概不予承認」《中央日報》頭版,1983年10月8日
- ↑ "香港主權移交20週年:為什麼BBC中文網不說「回歸」?". BBC中文網. 2017-06-30.
出邊網頁
- 香港移交後之爭議事件,中華民國大陸委員會
#
- 12月19號
- 1984年
- 1997年
- 2012年南丫島海難
- 202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中國香港代表團
- 2022年習近平訪問香港
- 3月11號
- 6月15號
- 6月5號
- 7月1號
- 9月22號
- 一樣的天空
- 七子之歌
- 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
- 中文
- 中港矛盾
- 中華民國國慶日
- 九龍東軍營
- 何俊仁
- 倪匡
- 光復行動
- 兒童節
- 入境事務大樓
- 入境事務處
- 兩文三語
- 六七暴動
- 出發2022
- 前行政長官辦公室
- 劉慧卿
- 功能界別
- 包致金
- 南丁格爾路
- 即捕即解政策
- 去年煙花特別多
- 取消資格
- 司
- 同舟之路
- 回歸
- 回歸光影頌
- 大埔區
- 大陸人
- 女人本色 (電影)
- 安子介
- 審計署 (香港)
- 嶺南文化
- 廉政公署 (香港)
- 張建宗
- 張鑑泉
- 強姦
- 律政司
- 承先啟後廿五載
- 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 拾年
- 政務司司長公館
- 新儒家
- 新界六日戰
- 普教中
- 最高法院 (香港)
- 李麗珊 (滑浪風帆運動員)
- 東方日報
- 林建岳
- 林松 (澳洲華人)
- 梁振英
- 楊耀忠
- 民主建港協進聯盟
- 沿途有你 (新聞節目)
- 港九勞工社團聯會
- 港元
- 港式幽默
- 灣仔區
- 特區政府
- 獅子山下的故事
- 獨立調查委員會
- 王冠 (電視劇)
- 發現之旅
- 皇后大道東 (歌)
- 皇家香港警察政治部
- 盧偉聰
- 福佳始終有你
- 第4屆香港區議會選舉
- 第6屆香港區議會選舉
- 粉嶺及上水新市鎮
- 終審法院 (香港)
- 經歷司
- 維多利亞港
- 緊急情況規例條例
- 美國-香港政策法
- 習近平訪港
- 習遠平
- 聖約翰座堂
- 英國國民(海外)護照
- 英國國籍法與香港
- 英國官員英文姓名官方粵語翻譯服務
- 英國海外屬土公民護照
- 英國阻礙香港民主自治制度謠言
- 英國駐香港總領事館
- 英屬香港
- 英聯邦
- 葉劉淑儀
- 蔡耀昌
- 蘋果日報 (香港)
- 語言權利
- 赤柱炮台
- 走過25年
- 逃犯條例修訂草案
- 選舉委員會 (香港)
- 鄧上文
- 金蓮花廣場
- 鍾士元
- 陳克勤
- 陳坤耀
- 陳慧琳
- 韋唯
- 香港1998年度授勳同嘉獎名單
- 香港1999年度授勳同嘉獎名單
- 香港2000年度授勳同嘉獎名單
- 香港2001年度授勳同嘉獎名單
- 香港2002年度授勳同嘉獎名單
- 香港2003年度授勳同嘉獎名單
- 香港2004年度授勳同嘉獎名單
- 香港2005年度授勳同嘉獎名單
- 香港2006年度授勳同嘉獎名單
- 香港2007年度授勳同嘉獎名單
- 香港2008年度授勳同嘉獎名單
- 香港2009年度授勳同嘉獎名單
- 香港2010年度授勳同嘉獎名單
- 香港2011年度授勳同嘉獎名單
- 香港2012年度授勳同嘉獎名單
- 香港2013年度授勳同嘉獎名單
- 香港2014年度授勳同嘉獎名單
- 香港2015年度授勳同嘉獎名單
- 香港2016年度授勳同嘉獎名單
- 香港2017年度授勳同嘉獎名單
- 香港2018年度授勳同嘉獎名單
- 香港25個第一
- 香港一千蚊紙
- 香港一百蚊紙
- 香港主權移交20周年
- 香港五十蚊紙
- 香港五百蚊紙
- 香港五蚊銀
- 香港兩蚊銀
- 香港十蚊紙
- 香港十蚊銀
- 香港史
- 香港司法機構
- 香港哥爾夫球會
- 香港回歸紀念塔
- 香港國歌
- 香港地理
- 香港地產發展史
- 香港報紙
- 香港少年法庭
- 香港廣東社團總會
- 香港廿蚊紙
- 香港政制改革
- 香港政府 (搞清楚)
- 香港政府憲報
- 香港政府總部
- 香港政府農曆新年求籤活動
- 香港政治
- 香港教育史
- 香港教育界爭議
- 香港文化
- 香港施政報告
- 香港時報
- 香港暴雨警告信號
-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 香港核心價值
- 香港民主運動
- 香港民族主義
- 香港海洋公園
- 香港海防博物館
- 香港特別行政區主要官員
-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
- 香港特別行政區律政司司長
- 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紀念日
- 香港獨立運動
- 香港示威文化
- 香港禮賓府
- 香港立法會
- 香港童軍總會
- 香港紅十字會
- 香港紋章
- 香港聖公會
- 香港補習文化
- 香港親共意識
- 香港賽馬會
- 香港選舉
- 香港郵政
- 香港重光紀念日
- 香港銀仔
- 香港銀紙
- 馬建 (作家)
- 駐港英軍
- 高等法院 (香港)
- 高等法院大樓
- 黃雀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