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流行曲
![]() |
---|
呢篇文係 香港人口及文化系列之一 |
其他香港系列 |
粵語流行曲最初由電影電視嘅主題曲開始慢慢發展,到七、八十年代係粵語流行曲嘅「黃金時期」,喺廣東話地區所有電視電台都幾乎只會播粵語流行曲,甚至去到全世界,重出現咗英文 Canto Pop 呢個字,反映粵語流行曲唔單只係一種地方音樂,甚至喺世界音樂之中有一個地位。不過1998年之後,廣東歌市場慢慢萎縮,而國語歌,重有日、韓歌都已經取代咗廣東歌個市場[1]。
簡史
粵語流行曲冇一個確實起源,都係由好多人一路喺唔同方向試吓試吓咁演變出嚟,多數認為係五十年代開始。最初廣東歌根本就冇人聽,所以唔講得上流行,後來喺電影電視都會用廣東歌做主題曲,一路到七、八十年代開始成熟,而且成為音樂市場主流,但係近十年廣東歌慢慢式微,聽廣東歌嘅人越嚟越少。
Canto Pop
英文 Canto Pop 係外國人對粵語流行曲嘅稱呼,喺1970年代,有一個香港嘅斯里蘭卡人 Hans Ebert,佢本身係一個廣告界嘅人,同時又喺美國billboard雜誌寫稿,佢喺一篇介紹許冠傑嘅文入面,就用 Canto Pop 代表許冠傑同新一代摩登化嘅粵語流行曲,之後 Canto Pop 就成為粵語流行曲稱呼[2]。到後尾重發展出 Canto Rock、Canto Electroica、Canto R&B、Canto Rap、Canto Singer Songwriter 等等。
特點
種類
早期粵語流行曲主要係電影插曲,而且都係改編英文歌或者粵曲,到70年代受西方音樂影響,又加上香港華洋雜處,開始有一啲西方音樂混合中國元素好似小調、五聲音階嘅歌,到後期又有K歌,即係適合喺卡拉OK唱嘅歌,除此之外粵語流行曲重有好多西方音樂類型嘅歌,好似R&B、hip hop、搖滾同電子音樂等等。
樂壇
粵語流行曲發展都係以香港做中心,所以粵語流行樂壇其實即係等如香港流行樂壇。
早期粵語流行曲主要係電影插曲,好多歌只會喺電影先有,唔會出唱片,咁係因為嗰陣啲唱機好貴,有錢佬先賣得起,而有錢人又以鬼佬為主,普通人就算買唱片都無唱機聽,所以唱片公司多數只出英文碟,唔會出廣東碟。除非唱歌個人好紅,例如鄭君綿、陳寶珠、蕭芳芳,呢啲唱片公司就會當電影附屬品咁去出唱片賣。
七、八十年代開始,係粵語流行曲高峰期,而唱片出版主要係幾間大唱片公司壟斷,1994年香港政策透視一個叫《霸權下的流行文化》有個統計話,當年有三百首歌入面,寶麗金佔咗57首,華納、華星同新藝寶夾埋都佔咗57首,電台同電視台都會為咗利益而去催容唱片公司要求推廣嘅歌,慢慢形成大唱片公司壟斷同音樂類型狹窄嘅局面,細公司或者一啲獨立音樂基本上無得發展[3]。
香港主要大唱片公司有寶麗金(PolyGram)、TVB附屬機構華星、新藝寶,同埋喺1921年已經喺香港插旗嘅百代(EMI),另外1977年美國華納唱片(WEA)嚟咗香港插旗,1978年日本新力唱片(CBS Sony)亦嚟咗香港插旗。1991年台灣羅大佑嘅音樂工廠喺香港發展,之後台灣嘅滾石唱片亦喺香港插旗。
1998年寶麗金改名環球,之後開咗間分公司叫正東,嗰陣喺正東做嘅黃柏高後來又自立門戶,開咗間金牌(Gold Label),以子母公司形式同 EMI 合作。金牌開創咗一條龍方式經營,即係歌星除咗出唱片,重會拍廣告,拍電影,都由同一間公司包晒。
1999年1月英皇唱片(EEG)成立,亦係一條龍方式經營。呢個時期亦係唱片市場萎縮緊嘅時期,歌星除咗出唱片,主要工作重有拍廣告、拍電影,甚至TVB十大勁歌金曲頒獎禮都特登整個《最受歡迎廣告歌大獎》,拍廣告已經變咗歌星重要收入來源。
2000年之後,亦有好多新唱片公司加入競爭,好似有 Music Nation、BMA、Silly Thing、東亞、人山人海等等。
歌星、音樂組合同樂隊
早期粵語流行曲歌星主要有鄭君綿、鄧寄塵、周聰、陳寶珠、蕭芳芳等等。
1970、80年代早期最賣錢有許冠傑、溫拿樂隊、關正傑、甄妮、鄭少秋、羅文等等。80年代尾係譚詠麟、梅艷芳、張國榮天下。同時期其他歌星重有徐小鳳、林子祥、關正傑、陳慧嫻、陳百強、張學友、林憶蓮、葉蒨文等等。80年代中期開始亦興起樂隊熱潮,好似有Beyond、太極、達明一派等等。
1990年代有四大天王熱潮,即係張學友、劉德華、黎明、郭富城。「四大天王」由1992年正式誕生,同期首席女歌手係葉蒨文、林憶蓮同王菲,90年代中期則加入鄭秀文、彭羚,同時期吹起無厘頭風,代表有軟硬天師。90年代中其他主要歌星有周華健、鄭伊健、周慧敏、許志安、李克勤、關淑怡、李蕙敏、蘇永康、梁漢文等,到90年代後期又有古巨基、陳奕迅、陳慧琳、楊千嬅、梁詠琪。
2000年代主要歌星有陳奕迅、古巨基、李克勤、張敬軒、許志安、梁漢文、鄭中基、麥浚龍、黃耀明、容祖兒、陳慧琳、楊千嬅、何韻詩、梁詠琪、謝安琪、薛凱琪、王菀之、吳雨霏、Twins、側田、衛蘭、Mr.、RubberBand、Boy'z、葉振棠(2000年代復出)等等。
2010年代有陳奕迅、張敬軒、許志安、容祖兒、謝安琪,重有好多新人靜靜掘起,如林奕匡、周柏豪、吳業坤、許廷鏗、胡鴻鈞、洪卓立、陳柏宇、鄭俊弘、馮允謙、鄧紫棋、連詩雅、王灝兒、吳若希、泳兒等等,更有多個香港音樂組合及樂隊,包括Supper Moment、C AllStar、Dear Jane、MIRROR、ERROR等等。
2020年代有香港音樂組合COLLAR、歌星炎明熹、張天賦、詹天文、張馳豪等等。
影響
粵語流行曲原本只係喺香港同華南地區有影響力,要到1980年代先至衝出香港。由張國榮、梅艷芳、Beyond以至到後期張學友、劉德華,喺大陸同台灣都好有市場。一啲地方重因為粵語流行曲,個個爭住學粵語,講嘢有粵語腔先至係潮流嘅象徵。
批評
粵語流行曲雖然盛極一時,但都唔係人人鍾意,唔鍾意嘅人主要認為廣東歌無創意,早期廣東歌都係改編英文歌或者粵曲,一直以來原創都唔受重視,就算喺 80年代粵語流行曲市場高峰期,改編歌都仍然係廣東歌主流,以1985年第8屆十大中文金曲選舉為例,十隻歌之中五隻都係改日本歌,樂評人周華山就認為廣東歌質素唔掂,直到80年代中樂隊熱潮興起,先開始多返原創歌曲。
另一樣成日俾人話嘅就係唱片公司霸權。由於香港只得兩間電視台同三間電台,所以電台同電視台好容易就因為利益關係,特登去催容唱片公司要求推廣嘅歌,形成音樂類型狹窄,最賣得嘅歌都係喺唱片公司催容之下大熱,而呢啲歌都幾乎係情歌。到卡拉OK熱潮興起,又清一色出晒K歌。後來廣告同音樂掛鈎,歌星又同時拍廣告,造成偶像文化,好多本身無乜歌藝嘅人,會因為靚仔或者靚女而捧成偶像,靠靚樣搵食,歌藝其次。
多數評論認為,咁主要反映香港太細,單靠本地市場難以係廣東歌進步嘅動力。著名音樂人黃柏高亦都認為,市場嘅變化經已令到廣東歌冇可能再突圍[4]。
參考
- ↑ 廣東歌曲式微 黃柏高:港歌星可憐[失咗效嘅鏈]蘋果日報 2007年06月07號
- ↑ 香港流行樂壇回顧-黃霑博士港大論文P.146
- ↑ 《閱讀香港普及文化》P.250 牛津大學出版社 ISBN 0-19-593753-8
- ↑ 廣東歌曲式微 黃柏高:港歌星可憐[失咗效嘅鏈] 蘋果日報 2007年06月07號
拎
#
- 09.18
- 18...
- 2019年死
- Amazing World
- And Then
- B2 (專輯)
- B2 Attack
- Be My Valentine
- Breezing
- Cross Over (專輯)
- Dreamsis
- Earth (鄭伊健專輯)
- Ekin Magic
- Eternity
- Fabel
- Felix (細碟)
- Fuck the Popo
- G.E.M. (專輯)
- Giving
- Guitar Fever
- Hackenation
- Heart (許志安專輯)
- Hello Krusty
- Hello!
- Hero (迷你專輯)
- Hins Live in Passion 張敬軒演唱會2014
- Hins' First
- Hinsideout 張敬軒演唱會2018
- Human我生
- Inner Child
- Joey & Joey
- Life (鄭伊健專輯)
- Life II
- MAJOR IN MINOR
- Me, Re-Do
- Moments
- Morph
- My 1st Collection
- NEVER TOO LATE, MY PATH Mi WAY
- Negative (許廷鏗專輯)
- No. Eleven
- One (蔡一傑專輯)
- One and All
- P.S. I Love You
- People Like Us
- Pink Dahlia
- Reality Co. Ltd.
- Reborn (李克勤專輯)
- SEVEN (林家謙專輯)
- Show You
- Singing in the Ring
- Strings Fever
- Summer Romance
- Sweet Escape (張敬軒嘅歌)
- The Brightest Darkness
- The Fifth Season
- The Frame
- The Magic of Teresa Carpio
- The Magical Teeter Totter演唱會2017
- The Makings of
- The Night Begins
- Together (鄭伊健專輯)
- United
- Vibes
- We Are One (EP)
- Why Not?
- 一人之境
- 一生何求 (陳百強專輯)
- 一生所愛
- 上海灘
- 上華唱片
- 中文流行曲
- 串燒歌
- 人話
- 伍詠薇
- 俏郎君 (歌)
- 共你傷心過
- 分飛燕
- 劉志遠 (音樂人)
- 南泥灣 (歌)
- 友學友95世界巡迴演唱會
- 友情歲月
- 向雪懷
- 吳浩康
- 吳潔梅
- 告別我的戀人們
- 周勵淇
- 周卓盈
- 呼吸有害
- 和你飛 (歌)
- 囍帖街 (歌)
- 執迷不悔
- 壞女孩
- 夏慤道 (歌)
- 多得他
- 多謝 (唱碟)
- 夢幻的笑容
- 夢想國
- 天氣會變
- 女生不哭
- 如果天空要下雨
- 孤單公園
- 學廣東話
- 容祖兒李克勤演唱會
- 尋寶 (專輯)
- 小肥
- 尹光
- 嶺南文化
- 左麟右李
- 廣州撐粵語行動
- 張家輝
- 張敬軒Unplugged第一樂章音樂會
- 張敬軒×香港中樂團盛樂演唱會
- 彭家麗
- 情人 (Beyond嘅歌)
- 情深
- 愈夜愈美麗
- 愛您有罪
- 愛情故事
- 愛與夢 (王傑專輯)
- 愛與夢新曲+精選
- 愛與夢飛行
- 感情·生活
- 我也喜歡你
- 我有我自己
- 我的夢想我的路
- 拒絕再玩 (歌)
- 摩登保鑣 (專輯)
- 撒哈拉 (鄭伊健專輯)
- 故事的角色
- 數字人生
- 文言文
- 新天地 (許志安唱碟)
- 新曲+精選 (周慧敏)
- 方力申
- 明星 (歌)
- 星戰 (專輯)
- 是但求其愛
- 是時候…
- 時代 (專輯)
- 曾若華
- 有心人
- 李偲菘
- 李日朗
- 李蘊
- 林保怡
- 林家謙
- 林峯
- 林欣彤
- 格林童話 (李克勤專輯)
- 梁榮駿
- 楊千嬅體驗入學
- 櫻花樹下
- 歡樂今宵 (專輯)
- 永遠愛著您
- 江若琳
- 沈殿霞
- 泰迪羅賓
- 港樂×張敬軒交響音樂會
- 湯令山
- 湯寶如
- 溫碧霞
- 潘偉源
- 無心睡眠
- 獻世
- 王祖藍
- 王菀之×張敬軒903 id club 拉闊演奏廳
- 生・生活
- 男朋友
- 當年情
- 百姓 (專輯)
- 盧國沾
- 石澳
- 破曉時份
- 笑傲江湖 百無禁忌黃霑作品集
- 笑忘書 (專輯)
- 第二最愛
- 粵文
- 粵語
- 粵語史
- 肥媽
- 胡文森
- 胡杏兒
- 莫文蔚
- 華語流行曲
- 葉德嫻
- 葉麗儀
- 蒙著嘴說愛你
- 蔓珠莎華 (唱碟)
- 蔡一傑
- 薛家燕
- 衞詩
- 袁偉豪
- 許冠文
- 許冠武
- 譚耀文
- 讓我做我
- 賴映彤
- 趙學而
- 跳灰
- 軒動心弦演唱會
- 追
- 遊戲 基
- 鄧麗欣
- 鄭國江
- 鄭敬基
- 鄭錦昌
- 酷愛
- 鍾晴 (填詞人)
- 關楚耀
- 阿Lam日記
- 陪你倒數
- 陳偉霆
- 陳小春
- 陳思彤 (EP)
- 陳文媛
- 陳泳伽
- 陳美詩
- 陳美鳳 (香港歌手)
- 陳美齡
- 雞蛋與羔羊
- 難道我還未夠難
- 雨後陽光
- 電燈膽 (歌)
- 霧之戀
- 顧嘉煇
- 香港劇集
- 馮德倫
- 高皓正
- 鬥 (專輯)
- 麥潔文
- 黃霑
- 黎姿
- 黎小田
- 黎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