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市

江門
江门市
仁壽路、古兜溫泉、新會學宮、長堤騎樓街、景堂圖書館
仁壽路、古兜溫泉、新會學宮、長堤騎樓街、景堂圖書館
----
花名:簡稱:江;遞名:四邑、五邑
江門位置圖
江門位置圖
經緯度 北緯25°35′52″東經113°5′27″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
廣東
地級政區 地級市
市長 劉毅
市委書記 林應武
總面積 9503.9455 km²
人口
總人口(2012) 448.27萬人
人口密度 442人人/km²
時間
時區 中國時區(UTC+8
----
市花:勒杜鵑
網站 江門市府

江門市(粵拼:gong1 mun4 si5)響中國廣東中西部南岸,西江下游,家下係地級市,叫江門市,舊時係個鎮,叫江門鎮。市管三區四縣級市,即係蓬江區、江海區、新會區,同埋台山市、開平市、鶴山市、恩平市。江門市個城(讀seng)響蓬江,係正牌江門嘅地方,原本係新會縣下嘅墟市。江門市呢帶就係清同民國嘅四邑地方。加埋鶴山,就係五邑。

一般來講,日常講江門,係指舊時江門嘅範圍,即係蓬江區同江海區一帶。

大清曾經同英國簽約,江門做商港,開放畀外國,所以前有名係Kong-Moon

而家佢係粤港澳大灣區9+2城市群其中一個城市。

江門市行政分區

一般講嘅江門,地處西江同佢支流蓬江嘅匯合處,江南嘅煙墩山,同江北嘅蓬萊山,對峙如門,所以就叫江門。

江門響番禺縣地。三國後係新會縣地。

時期,新會縣屬下嘅江門鎮逐漸興起,逐漸成為珠江三角洲嘅一個貿易中心,西江中下游一帶嘅商品多數喺呢度集散。清光緒廿八年(1902年9月5號,根據《中英續議通商行船條約》開放為通商口岸。

1925年,中華民國將江門定為省轄市。1931年撤銷市建制,畀返新會縣轄。民國時同南海佛山鎮,增城縣新塘鎮,東莞石龍鎮並稱為廣東四大鎮。當時嘅江門商業極為發達,喺家下市區長堤路、倉後路同埋太平路,附近存有超過三公里嘅騎樓街。當時富商喺市區同埋附近白沙鄉嘅東海里、江右里、迦南里等起咗好多富有西洋風格嘅豪宅。

到咗中華人民共和國,1951年1月12號,又由新會縣劃返出江門市,之後先後由粵中行署、肇慶專區同佛山專區管。政府掟咗一大筆錢,喺江門用來起門類齊全嘅工業體系,出名嘅企業有,曾經係亞洲第二大糖廠嘅江門甘蔗化工廠、江門柴油機廠、江門造紙廠、江門船廠、江門無線電三廠、江門鎖廠、江門電纜廠等等,多不勝數,嗰陣江門嘅產值躍居廣東第三位。

1983年市管縣新體制實行,江門定為省轄地級市,轄下有新會台山鶴山恩平開平陽江陽春共七個縣。1988年,陽江同陽春獨立建市,其餘縣亦相繼升為縣級市。現時一般認為江門指蓬江區江海區。改革開放後隨住珠三角民營經濟,外向型經濟嘅崛起以及管理不善,江門原先嘅國有工業企業相繼破產或者俾私人收購。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逐漸俾鄰市,好似中山佛山等拋離,成為珠三角相對落後嘅地區。

江門一帶,通廣州話。唔少中老年人會講同新會話相似嘅江門話,響後生入面都有好多人平時互相講幾句江門話。但係近年來外地人越來越多,加上好多市區市民嘅仔女都從細講廣州話,唔講江門話,所以而家響江門街頭已經越來越少聽到人講江門話。大部份人重係識聽,不過唔少後生嘅江門人已經係唔識聽台山話、開平話甚至新會話

除咗江門市區,外海、荷塘、禮樂各地都有自己嘅方言。雖然同江門話、新會話屬同一語系,但係純正嘅外海話依然非常難明。不過而家嘅後生講嘅方言入面已經相當程度廣州話化,傳統特色(但難明)嘅俗語逐漸少見。

經濟

江門曾經係廣東省重要嘅製造業基地,機電、紡織服裝、食品、造船、造紙及紙製品、電子信息、建材等為江門六大支柱產業。但係由於各種原因,江門各工業喺珠三角已經無能力同順德東莞拗手瓜。現時電單車輕軌地鐵製造係江門嘅優勢產業。

2018年江門預計地區生產總值2900億,比上年增長7.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43.93億,增長9.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萬,增長8%以上。

人口

江門市區建成區(指堤東,江南,倉後,環市等人口密集區域),人口穩定喺40萬左右,未包括杜阮、潮蓮、荷塘等衛星城鎮。

出面網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