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
哲學(粵拼:zit3 hok6,英文:Philosophy;德文:Philosophie),傳統來講係指關於形上學、知識論、倫理學呢啲方面嘅研究。對於神、世界、知識、對與錯等等嘅觀念,哲學試圖畀出自己嘅答案。基本上,做哲學嘅方法係「運用理性來論證呢啲問題」。祗不過,對於哲學嘅實際範疇同定義,到而家都重未有一個確定答案。「哲學係乜嘢?」喺哲學傳統裡面,關於呢個問題嘅睇法始終係充滿分歧同備受爭議。
「哲學」呢個詞可以追溯到希臘字「Φιλοσοφία」(Philo-sophia),佢嘅意思係「愛好智慧」,或者比較少講嘅「智慧之友」。「哲學」係難以定義,因為有好多觀念都被睇成係哲學,而佢哋之間又有唔少分歧。喺皮爾金哲學辭典度,佢係噉樣定義哲學:「有關思想,行為,同實在中最基本及普遍嘅概念。」而當中亦提到,哲學同科學嘅差別係「哲學問題嘅答案唔能夠凈係由經驗證據得到」。而呢啲觀點又受到牛津哲學辭典嘅挑戰:「二十世紀晚期……偏向於將哲學思考睇成係對於任何一種智識探索嘅最好實踐」。的而且確,唔少早期哲學家喺自然哲學方面嘅觀察,最後都形成咗現代科學裡面眾多課題嘅重要基礎。
另外,哲學比較非正式嘅用法可能係指「一種特別嘅方法或者信念」。
歷史
古希臘時期嘅自然派哲學家被認為係最早嘅一批哲學家,唔理佢哋認識世界嘅方式係咪正確,之但係,呢啲哲學家係用理性輔佐證據嘅方式來歸納出自然界道理,而呢樣亦係佢哋嘅諗法同迷信有分別嘅原因。接續嘅希臘三大哲人,蘇格拉底、柏拉圖同亞里士多德奠定咗哲學嘅討論範疇,佢哋先後提出咗有關形上學,知識論同埋倫理學嘅好問題,呢啲問題到而家都重算得上好。某些現代哲學家認為,直到今時今日,其他哲學理論都祗係為呢三位做註解啫,意思係話我哋依然喺度嘗試回答佢哋所提出嘅問題,噉亦表示我哋重係為咗呢啲問題,或者由呢啲問題所延伸出來嘅其他問題而感到困惑。
19世紀70年代,日本最早嘅西方哲學傳播人西周借用古漢語,將「Philosophy」譯做「哲學」。1896年前後,康有為等人將呢個譯稱介紹返中國,之後逐漸通行。喺西方,哲學呢個詞通常係用來講一個人對生活嘅某啲看法(例如某人嘅“人生哲學”)同基本原則(例如價值觀、思想、行為)。而喺學術上嘅哲學,就係對呢啲基本原則嘅理性根據質疑、反思,並試圖對呢啲基本原則進行理性嘅重建。
哲學最早嘅範圍,係涵蓋所有知識層面。佢一直係人類最抽象嘅知識研究。對哲學呢個詞嘅介紹,最早係來自希臘思想家畢達哥拉斯。
哲學嘅基礎
古希臘哲學家係透過提問來進行哲學實踐,佢哋所提出嘅問題,大致可以分成三類,而呢三類問題又分別形成咗哲學嘅基礎學科:形上學(Metaphysics)、知識論(Epistemology)同倫理學(Ethics)。
最初嘅三類問題分別係:
- 關於世界嘅本質同真理;
- 關於我哋點樣知道、認識真理;
- 關於生命嘅意義同道德實踐。
不過要留意,呢三門學科之間並唔係壁壘分明。事實上喺唔少方面佢哋係互相覆蓋嘅,一個形上學主張想有說服力,係唔可能忽略知識論嘅理論基礎;而知識論又喺架構主體度同形上學有密切關係。至於道德嘅實踐,往往同道德真理嘅存在,以及我哋點樣去瞭解佢息息相關。哲學嘅困難係:一個相對完整嘅理論,通常都必須喺形上學同知識論呢兩方面有良好說服力。祗有少數既有熱情又有天賦嘅哲學家,先至能夠精通各個領域,然後提出自己嘅一套理論並且名留青史。佢哋嘅理論,通常都非常有說服力,並且橫掃歷史,改變咗人類對於世界嘅看法。
哲學同科學嘅關係
由學術史去睇,科學係哲學嘅衍生物。後來,科學獨立成一門學科,兼且同哲學並列,佢哋之間係有互動關係嘅。科學產生知識,而哲學就產生思想。馬克思主義認為,哲學亦係一種社會意識形態。現代嘅西方哲學之中,有科學哲學,佢係專門研究有關科學嘅理論。呢種理論研究咗科學嘅歷史,亦為科學總結出好多理論模型,但噉亦祗係解釋咗科學,而並唔係可以指導科學。
某程度來講,哲學係唔具有,或者係好少有「現世」用途。哲學並唔關注各門學科中關於實例、概念或者定理嘅具體內容,哲學關注嘅係,呢啲具體科學嘅「基本常識」,或者講係啲人因為用慣咗而覺得係理所當然嘅概念、準則、定律等等,例如:「令到佢哋出現嘅原因係乜嘢?」「佢哋喺邊啲範圍裡面有效?」「佢哋嘅權威係由乜嘢來保證?」「佢哋係咪足夠成為呢門具體學科所要求嘅基本前提?」「佢哋對人有乜嘢意義?」等等,並且將呢啲疑問運用喺哲學本身。
哲學嘅價值
哲學之所以應該去學,並唔係因為佢可以對提出嘅問題畀到任何確定答案,而係因為呢啲問題本身;原因係,呢啲問題可以擴充人對於一切可能事物嘅概念,豐富人心靈方面嘅想像力,並且減低教條式嘅自信,因為呢樣嘢係有可能禁錮心靈嘅思考作用。另外,尤其係通過去冥想宇宙嘅大,心靈亦會變得偉大,能夠同宇宙融為一體。
而哲學亦可以話係理性對於信仰嘅研究,佢為世界提供於終極意義嘅解釋,亦為人類自己提供定位,喺解釋中令人瞭解世界,令世界合理化,從而為人提供心靈嘅慰藉。
哲學理論
- 利他主義
- 功利主義
- 自我主義
- 現實主義
- 非現實主義
- 反現實主義
- 佛教哲學
- 道家思想
- 儒家思想
- 享樂主義
- 唯物主義
- 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 辯證唯物主義
- 唯心主義
- 客觀唯心主義
- 主觀唯心主義
- 理想主義
- 邏輯正確主義
- 悲觀主義
- 理性主義
- 唯美主義
- 非理性主義
- 斯多噶主義
- 存在主義
- 形而上學
哲學分支
由於研究領域嘅不同,哲學有好多分支。
- 哲學史
- 東方哲學史
- 印度哲學
- 中國哲學史
- 伊斯蘭哲學
- 日本哲學
- 西方哲學史
- 古希臘哲學
- 中世紀哲學
- 文藝復興時期哲學
- 德國古典哲學
- 俄國哲學
- 東方哲學史
- 馬克思主義哲學
- 辯證唯物主義
- 歷史唯物主義
- 馬克思主義哲學史
- 科學哲學
- 現代哲學
- 倫理學
- 醫學倫理學
- 教育倫理學
- 政治倫理學
- 家庭倫理學
- 生命倫理學
- 生態倫理學
- 美學
- 美學史
- 藝術美學
- 技術美學
- 形而上學
- 現象學
- 過程哲學
- 知識論
- 死亡哲學
- 人生哲學
- 法律哲學
- 心靈哲學
- 墨家哲學
- 當代英美哲學
- 比較哲學
- 當代法國哲學
- 哲學哲學
同哲學相關學科
其他同哲學相關嘅學科
- 宗教哲學
- 政治哲學
- 物理哲學
- 天文哲學
- 化學哲學
- 語言分析哲學
- 佛教哲學
- 教父哲學
- 教育哲學
- 語言哲學
- 日常語言哲學
- 自然哲學
- 經濟哲學
- 同一哲學
- 思辯哲學
- 生物學哲學
- 中國哲學史史料學
- 歷史哲學
- 易學
- 經學
- 玄學
- 靈源泛哲學體系
哲學命題
- 自由意志
- 決定論
- 因果律
- 隨機性
- 白馬非馬
- 百姓日用即道
- 悖論
- 變化日新
- 辯者二十一事
- 仁為萬物之源
- 體用一源
- 天不變道亦不變
- 天道自然
- 萬物皆備於我
- 物極必反
- 心統性情
- 心無本體
- 新故相除
- 形質神用
- 性即理
- 性日生日成
- 一分為二
- 一物兩體
- EPR悖論
- 堅白相盈
睇埋
#
- 11月26號
- 12月4號
- 1月3號
- Cogito ergo sum
- Episteme
- Intellect
- JTB 理論
- Sabriye Tenberken
- Sebastiano Timpanaro
- Tabula rasa
- 一元論
- 丁子霖
- 三階段定律
- 不可知論
- 中國社會科學院
- 主觀
- 二元論
- 人工智能
- 人工智能
- 人工智能哲學
- 人工智能詞彙表
- 人文主義
- 人文學
- 人格同一性
- 人身攻擊謬論
- 人道
- 伊曼努爾·康德
- 伊本魯世德
- 伊賓斯拿
- 佐治夏里遜
- 個人
- 儒家
- 先驗同後驗
- 凱撒
- 分析-綜合區別
- 利瑪竇
- 前件
- 前蘇格拉底哲學
- 創新
- 創發
- 劉美君
- 功能主義 (心靈哲學)
- 勒內·笛卡兒
- 北京師範大學
- 古典元素
- 古典學
- 古印度哲學派別
- 史提芬·霍金
- 含糊
- 吳靄儀
- 命題
- 品味
- 哲學分析
- 哲學輔導
- 哲學邏輯
- 啟蒙時期
- 啦更
- 四因說
- 固有知識說
- 國學
- 國家主義
- 地心說
- 基礎主義
- 墨家
- 壯學
- 多元論
- 天真現實論
- 太始
- 太空
- 存在
- 宇宙學
- 安華
- 定義
- 客觀
- 實用主義
- 實證主義
- 實驗設計
- 巧合
- 巨匠造物主
- 布烈遜
- 布萊士帕斯卡
- 平行世界
- 序言書室
- 建構
- 建築學
- 建築風格
-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 彩數
- 後退論證
- 心身二元論
- 思想實驗
- 情感運算
- 想像
- 意大利哲學
- 意識
- 感質
- 懷疑論
- 成吉思汗法典
- 成在基
- 所有嘢
- 抽象化
- 拉曼大學
- 推想型故仔
- 揚雄
- 搬龍門
- 摩受采
- 摩訶婆羅多
- 教育學
- 散文
- 數學
- 數學哲學
- 數學基礎
- 文化
- 新世紀福音戰士
- 新儒家
- 新道家
- 易經
- 時間
- 普世價值
- 智性
- 智能
- 末世論
- 本土研究社
- 本質
- 本質主義
- 李家傑
- 李小龍
- 李約瑟
- 桶中腦
- 梁家麟
- 概念
- 概率同統計學詞彙表
- 概率論
- 樂理
- 歐陸哲學
- 歧義
- 歸納問題
- 氣
- 汪笨湖
- 注意力
- 溯因推理
- 無
- 無我
- 無窮盡
- 煉金術
- 物累
- 狹義化
- 王國維
- 王守仁
- 現代建築
- 現象主義
- 理型論
- 理神論
- 理論滲透
- 環境倫理
- 生命
- 生物學
- 畫畫
- 目的論
- 相對主義
- 真
- 真理融貫論
- 真相
- 確定性
- 祖父悖論
- 科學史
- 穆拉圖·特肖梅
- 空間
- 笛卡兒邪靈
- 第三世多杰羌佛文化藝術館
- 範式
- 米利都學派
- 結論
- 經院哲學
- 經驗主義
- 維根主義
- 羅素
- 美學情感
- 美少女戰士
- 美盧篇
- 考察
- 耆那教
- 育瑟夫·明基勒
- 腦
- 自我意識
- 自然主義
- 自由
- 良心
- 花剌比
- 荒謬
- 莊-雅克·盧梭
- 莊周夢蝶
- 萊姆
- 萬有引力定律
- 萬物
- 葛提雅問題
- 蒂邁歐篇
- 蓋倫
- 蔡志忠
- 蘇格拉底式對話
- 虛無主義
- 規範性
- 視覺藝術
- 親身知識
- 解釋力
- 訴諸傳統
- 認知科學
- 語言學
- 諗頭
- 謬論
- 證據
- 證據一致
- 資格問題
- 超人 (哲學)
- 軍事科幻
- 軼事證據
- 進化
- 運算創意
- 過程知識
- 道家
- 道德
- 道德經
- 道教
- 邏輯
- 邏輯哲學
- 鄭公山
- 鄺頌晴
- 闡述
- 陳巧文
- 陳玉樹
- 陳述知識
- 陽氣
- 集合
- 雞先定蛋先
- 電腦科學詞彙表
- 靈魂
- 靚
- 非黑即白
- 靴曼梅爾維爾
- 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
- 黃子華
- 黃老